top of page

用窮人眼睛看聖言

已更新:2021年10月11日

在施達基金會《呼聲》閱讀這篇文章的精簡版: 中文 / English

撰文:馮韻兒(恩光書院教務長和副教授,施達董事)


「當照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,守安息日為聖日。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,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。這一日... 無論何工都不可做...」(申命記 5:12-14)

若問你這經文重點是甚麼?大部份人可能答:安息日我們要休息。


但對窮人來說,答案可能相反。賈斯托.岡薩雷斯在《西班牙裔眼中的聖經》裏分享了一個故事。一位在貧困社區牧會的牧師在講解這經文時,問會眾:「你們誰在過去一星期工作了六天?」有幾人舉手。「四天呢?」多幾人舉手。「兩天呢?」又多幾個。「你們誰渴望可以六天工作,卻找不到工作?」幾乎所有人舉手。


對這群弟兄姊妹而言,經文的重點並非「無論何工都不可做」,而是「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」。這是神的命令,也是神的應許。除了休息,能夠六天工作也是神對人類所盼的生活規律。


難道我們一直誤解了這段經文的重點?非也。今天社會步伐急速,休息確實需要。但這例子說明,我們每人讀經都難免有盲點。雖然聖經是寫給社會所有階層的人,但現實中,解經的人往往不是來自社會的低下階層。


我們看不見「六日要勞碌」,是因為我們以一個不需擔心生計的角度去讀經。若我們「從邊緣」讀經,用窮人眼睛看聖言,這段經文就不單鼓勵我們抗衡「過勞文化」,也提醒我們要關心社會上某些群體的就業不足問題。


因此,要不單是:「聖經教我們如何看待窮人?」更應是:「用窮人眼睛看聖經,我們會看到什麼?」我們肯這樣問,便能更深入和全面地體會到神的愛、憐憫和公義。


讓我們多看一例子。在馬太福音 20: 1-16中,葡萄園主給早上雇的和下午雇的人相同工錢。早雇的看作不公。


一般講道可能辯說神的恩典高於公義。園主給同樣工錢,是彰顯了他的憐憫。後雇的工人「需要」那些錢來維持基本生活,但不是說他們「應得」那些錢。不過這種對需要和應得的解讀是十分現代、中產的想法。


岡薩雷斯指出,當貧窮區的教會讀這經文時,會眾非但沒有詫異園主的舉動,反認為是更深遠的公義。只工作了數小時的人得同樣工錢,不單是需要,更是應得。會眾深明故事中「閒站」的工人(20:6)每天清早盼望受雇,默默等候工作機會的辛酸。他們並非懶惰,無奈「沒有人雇我們。」(20:7)這群遲開工的人比早開工的人表現出更大的毅力和盼望。


我們社會衡量公義的方式是: 多勞多得,少勞少得。但這是一種狹義的公義,這公義不要求我們去關心那些少勞少得的人,更無須向他們負責。相反,窮人在耶穌的比喻中看到天國的另類經濟,看到園主更廣闊、更有恩典和憐憫的公義。


「從邊緣」讀經,我們與愛、憐憫和公義的上帝能有更深刻的相遇。沒有窮人的眼睛,我們會錯過聖經中的很多寶貝。我們要學的不是怎樣幫助窮人,而是要看到窮人能教導我們的實在很多。願我們虛心領受。

bottom of page